说到处女座,大家第一反应是”完美主义”,完美主义因为里面含有完美两个字,让我们误以为完美主义是一个褒义词,但是
我在知乎上搜索了完美主义相关问题后,有一位答主将完美主义视作一个贬义词,并在答案里推荐了哈佛《幸福课》里的完美主义这一课, 于是我找到了视频来看,看完之后感觉这堂课真的是入木三分,如沐春风。于是想要把这堂课的内容总结下来,于是我看了第二遍,边看边总结,既是自己的一个总结,希望自己能过之能改,也希望其他人也能由此获益。同时,我不遗余力的向大家推荐这个视频(链接里是网易公开课的链接,B站的资源在这里)
完美主义的病:不能容忍失败
完美主义者往往对自己要求很高,从而导致自己无法接受失败。但是我们常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让大家总是感受到一点鸡汤的味道,但是这句话确实是有道理的,说它有道理不是说它仅仅在理论上正确,而是说技术上也是正确的。
首先定义一下什么是成功,我在这里对成功的定义是把一件需要一定技巧和脑力的事情做成。它可以是成功地炒了一道让自己让别人都满意的菜,也可以是写出了一个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或者于是你学会了如何去画一个圆圈。
为了更为形象地解释这个道理,在课堂上Tal老师叫一个学生上去画圆圈,一开始让这个学生画一个尽可能完美的圆,然后又让学生画一个一年级水平学生画出来的圆,最后又让学生画一个一岁婴儿画出来的圆(如下图),最后老师来给这三个圆打分,不出所料,第一个圆及格,而第二个和第三个不及格。紧接着老师说,很抱歉,虽然你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圆不及格,但是如果没有画过这两个圆,你能否画出第一个圆?
Tal老师这个例子举得发人深省,不仅仅是画圆,其他事情也是如此。如果在写程序是不出现一些bug不对程序做一些调试,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我们哪些写的是对的哪些写得是错的,而如果不知道哪些是错的,我们以后就无法在写程序时避开这些错误,也就很难说我们真正掌握了一门编程语言。炒菜也是一样,如果不炒一些难吃菜出来,我们就不知道我们哪些调料该放多些,哪些该放少一些,火候该猛一些还是要柔一些。
从控制论的角度来讲,我们如果要掌握一门技能,或者说要控制一样东西,我们需要知道去如何控制,而如果要知道如何控制,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量的信息,即我们不仅仅需要知道该怎么做,更要知道不应该怎么做,只有我们走一些弯路,犯一些错误以后才能深刻体会到不该怎么做。因此,犯错误是必须要走的路。
总而言之,成长过程中我们必须容忍我们犯错误,当然,没有人愿意犯错误,没有人喜欢失败,但是这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跌倒了,爬起来,下次知道哪里有坑然后绕开就是了。而完美主义者总是不容许自己出现失败,不容许自己出现错误,为什么完美主义者不容许自己出现错误?
完美主义者vs最优主义者
我们可以笼统粗暴地把人分为两类人,一类人是完美主义者(Perfectionist),另一类是最优主义者(Person commited to excellence ),这两种人的区别和特点在于对待人生中某一个过程的看法(即从A到B)是:完美主义者认为在人生过程中从A点到B点存在一条直线,因此完美主义者认为从A到B的过程必须沿着这条直线前进,任何对这条直线的偏离都将会导致失败。而最优主义者虽然也像完美主义者一样雄心勃勃,但是最优主义者明白现实生活中从A到B点并不存在一条直线,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必将经历曲折,且在这个前进过程中,失败与挫折不可避免(例如在某些考试中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分数;没有评上奖学金),而在遇到失败后,最优主义者不会像完美主义者那样认为自己已经完了,而是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然后成长变得更强。
然而冰冷的现实生活告诉我们,人生没有直线和捷径,要做成任何一件事必将经历曲折的过程:在Linux下安装gcc和R的过程是曲折的,提取DNA的过程是曲折的,发表一篇论文的过程是曲折的,这些曲折的出现并不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够优秀,是因为它们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完美主义者并不是对自己要求高,而是对于现实生活的认识不够成熟,总是以为成功路上存在捷径,但是捷径是不存在的。
劳碌命
完美主义者总是不满足于现状,这种进取之心虽然经常会给我们带来动力,但是这样经常会让他们的人生充满压力,他们总是以为当有一天从A点到达B点之后就可以轻松了,但是事实是一旦有了这种心态,那么人生永远都不可能轻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劳碌命(rat racer)。我们不妨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我们姑且称这个人为X,X在上幼儿园和学前班之前一直生活的很快乐,但是当他进入小学的时候,压力就随之而来了,因为他意识到,如果自己想要去一所好的初中,就必努力学习并做到最好以面对激烈的竞争,因此他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也不再有上小学之前那种学习的快乐,在平日里要努力学习,只有在节假日和刚刚结束考试的日子里才能享受到片刻的放松。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进入了自己理想的初中。
由于之前的目标已经完成,他感觉良好,但是这种感觉也只是维持了两周,因为他的下一步是要考取自己理想中的高中,这所高中是他梦寐以求的学校,于是他在初中期间拼命努力学习,虽然他并不喜欢这种感觉。最后,他如愿以偿地进入了自己理想的高中。
他为此欣喜若狂,但是这种喜悦只维持了一周。这所学校竞争更加激烈,他参加了两个校体育队和三个学生社团,他每天疲于奔命,但是他想,这种忙碌是暂时的,等他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一切都值了。最后,他终于收到了自己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再一次欣喜若狂,这一次,他比之前被理想高中录取还要高兴,他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放松了。
在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他很放松,但是刚刚过了新生周,他就开始了自己的忙碌。因为期中考试马上就要到来,这里竞争很激烈,大家学习都很努力,他也不得不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他参加了两个校队和一个社团,以期望得到自己理想公司的岗位,因为得到那个岗位很难。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岗位。但是他又有了新的目标-进入商学院,这样就能商界一帆风顺。于是他努力工作,没有付出便没有收获,通过自己的努力,他最终进入了商学院,从商学院毕业后成为了公司职员,他对此感到满意,然而好景不长,他又有了新的目标-成为公司的合伙人,于是他又为此努力工作,每天充满压力,终于,他成为了公司的合伙人。然而好景又不长,他现在只是初级合伙人,为了成为高级合伙人,他不得不再次为此付出努力,他每天充满压力和焦虑,然而由于他的出色工作,最终他成为了这个公司的高级合伙人。他为此给自己买了个度假别墅,高兴了一阵子。但是好景又又又不长,他想成为这个公司的CEO,他有为此拼命工作,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 他成为了这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登上了《华尔街日报》封面。
公司在他治下井井有条,董事会对他的工作很满意。有一天,他进入了自己的办公室,把腿放在了桌子上,向后张望着中央公园的美景。然而此时董事会主席敲门走了进来,告诉他:谢谢您的工作,公司在您治下业绩出色,但是现在您该退休了。
此时他已经74岁了。
这就是我们想象中劳碌命所能过到的最好的一生。当一个目标没有达成时,他总是全神贯注于这个目标,想着当目标完成时就可以休息了,但是当目标完成时,新的目标又出现了,如此循环往复,永无停歇。
因此,我们每个人要问一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现在的生活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在生活中多尝试
Wiseman教授做了一个研究想看看如何能遇到更多的好运气,研究表明,要想拥有好运气,就要多尝试走不同的道路,多做一些偏离之前道路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遇到新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而完美主义者常常拒绝偏离改变,他们觉得只有照着之前的路来走才能通向成功。
二八原则
我们都听说过二八原则,即80%的财富掌握在20%人的手里,推而广之,80%的收入来源于20%的客户,80%的工作可以在20%的时间内完成。这个原理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应用。
第一,我们要知道我们工作中哪些工作是关键的或者是对自己来说比较重要的工作,这些工作就是80%的工作,然后用我们20%的时间去优先完成。
第二,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高峰期和低谷期,我们要找到自己的高峰期,然后用这个高峰期去完成80%的工作。
完美主义的来源
完美主义很大程度来源于社会环境。我们从小就被鼓励少犯错和得到成功。当我们学会走路时,家长会说“干的漂亮”,当我们考了高分时,家长会说“太棒了,奖励你一个星星”。从家长,老师到媒体,学校,大家只会关心结果,没有谁会因为努力而被受到奖励,这样的社会环境改变了我们,关注结果而不关心过程的模式在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这样直接导致我们舍本逐末,不关心过程,不喜欢遭受曲折和失败。
没有完美的关系
我们总会觉得真正的爱情总是甜蜜的没有争吵的,但是争吵和纠结是爱情的一部分,当这一切发生时,我们要坦然面对并去解决问题。
关于夸奖的实验
斯坦福大学的Carol Dweck 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夸奖都有好效果。总是夸奖孩子“你做的很棒!”、“你很聪明”、“我的小小爱因斯坦”并不是总能带来好效果。从长远看甚至会有害:会导致孩子的完美主义更加严重。
她找了一群10岁的学生,并将它们分成两组,实验第一阶段,两组学生都做同样的题目,而不同的是:第一组在做完题目后,老师们会夸奖每个学生“你做的太棒了”;而第二组在做完题目后,老师会对他们说“你很认真!努力地完成了题目!”。实验第二阶段,老师给学生出了两道题,然后告诉学生们其中一道题相对简单,更容易做对;而另一道题很难,但是学生们会获得更多。然后第一组中50%的学生选择了简单题,另外50%学生选择了难题;第二组中90%的学生选择了难题,另外10%选择了难题。实验第三阶段,老师让这些学生做一道非常难的几乎不可能做出来的几乎无解的题,然后第一组的学生在思考了一段时间后感到很沮丧,然后大多数人放弃了这道题。而第二组的学生很认真的思考这个题目并非常享受解题的过程,虽然最后他们也没能做出来,但是他们坚持了更长的时间。
Carol Dweck对这个结果的结论是(让我们在心里默念三遍这个掷地有声的结论):强调努力的重要性给了学生一个可控的变量,他们觉得成功在自己的掌握当中,而强调天生的聪慧会剥夺学生对于成功的控制,也并没有给他们提供面对失败的策略。当你在夸奖了一个学生聪明之后,如果他们失败了,他们觉得自己不再聪明了,之后他们就会失去对工作的兴趣,而那些因为努力收到表扬的学生,面对困难时不会受挫,而且会士气高涨。
如何克服完美主义
- 自我认知:认识到自己哪里有不足,然后去改正和提高,而不是视而不见
- 强调努力的重要性: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关注努力的过程,改变自己注重结果的思维方式
- 接受现实: 完美主义会贯穿我们的一生,我们需要不断与其作斗争。